加入收藏
  周5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介绍 | 专业咨询 | 系统研发 | 服务外包 | 专家团队 | 课程设置 | 培训计划 | 网上报名 | 证书查询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相关新闻>>>3G时代将极大拓展新业务与新应用

3G时代将极大拓展新业务与新应用

作者:姚传富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时间:2009-01-08

    2009年,随着3G牌照发放工作的正式敲定,国内大规模3G网络建设即将拉开帷幕。3G网络将不仅能够承载更加丰富的移动增值业务,而且将为手机电视等视讯业务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移动增值业务将步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手机网络游戏、音乐下载等无线娱乐业务的发展步伐将明显加快,无线娱乐业务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中的****亮点。特别是在解决了网络带宽的瓶颈之后,近两年方兴未艾的手机网络游戏业务有望真正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期,用户规模将大幅度增长。同时,在移动运营商的积极推动下,诸如手机即时通信、手机邮箱、无线搜索等从互联网移植而来的业务应用也将会获得较快的发展,移动支付、移动定位等业务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2009年,国内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有望获得长足发展。从全球来看,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向3G的演进,为用户提供更为有声有色的手机电视、视频点播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应用,成为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来,国内移动运营商虽然已经能够提供基于2.5G网络的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但受网络带宽的限制,图像、声音效果尚不尽如人意,用户能够使用的移动流媒体业务的种类还非常有限。今年,伴随着3G商用帷幕的拉开,国内移动运营商将会通过开展产业合作,进一步加大手机电视业务的市场推广力度,积极为用户提供包括点播、直播、下载播放在内的移动流媒体业务,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另外,伴随着3G的商用和数据业务承载能力的不断增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在公安、交通、金融、教育等部门及行业广泛应用。

    从国外3G发展的情况看,现有的3G增值业务可以分为如下5类:通信类、信息类、交易类、娱乐类、移动互联网类。从现有3G用户对业务使用的情况来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娱乐类业务,尤其是音乐下载类业务;其次是信息类服务;通信类的服务起步较早,发展平稳;交易类的业务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增长速度很快。

通信类业务稳步发展

    通信类移动增值业务的代表包括移动即时通信和移动电子邮件业务。移动E-mail起步较早,未来发展平稳。预计2009年全球移动E-mail用户将达到4000万户。移动IM业务起步晚,和基于固定互联网的IM业务比有更好的盈利模式。相关机构预计2011年全球的移动IM用户数将达到3.73亿,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60亿美元的收入。

娱乐类业务最受欢迎

    娱乐类业务是最受欢迎的业务,尤其是整首音乐下载类业务。以日本KDDI公司为例,从2G时代的30秒音乐片段下载到3G时代的整首音乐下载,一直都是最受用户欢迎的业务。自从2004年年底正式推出整首音乐下载业务之后,到2007年2月份,累计下载的歌曲已经超过了1亿首。2006年全年的整首歌曲下载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单曲CD的生产量。随着支持手机数量和配套内容管理措施的强化,整首音乐下载的使用量将持续增加。

信息类业务应用普遍

    在3G特色业务中,信息类服务依旧是最基础、应用最普遍的服务。实际上,随着移动通信普及率的提升和数据业务使用价格的下降,手机终端正在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之一。各种信息类业务中,除了传统的网页浏览之外,以Push形式来传送的移动广告、新闻等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日本移动广告市场从2004年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达到380亿日元,是互联网广告额的10%。

移动交易类服务发展空间大

    目前,很多移动运营商都推出了移动交易类业务。其主要的业务种类包括:自营移动商店,销售产品从电子产品(电子书、音乐、影像等)向实物产品(书籍等)领域拓展;移动拍卖;移动商贸中心平台等。

移动Web2.0代表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方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但是移动互联网不等于“移动网+互联网”。这是因为移动网络自身的特点会对传统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带来很大的改变。比如,移动终端位置移动性,可以直接催生多种基于位置的应用,而随着移动用户对移动业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移动业务能够彰显个性,方便用户生活。同时,由于移动终端体积小、处理能力弱以及无线信道的限制,使得互联网的内容和应用形式一定要能够适应移动网络的要求。近年来随着3G网络能力的提升和Web2.0的发展,移动Web2.0的发展开始提速。移动Web2.0大大增强移动互联网类增值业务的互动性,更加彻底地体现了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的互联网核心宗旨。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本网站图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所有 (郑重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咨询电话:010-82866883      电子邮件:info@iforward.org.cn
如有关于本网站的问题或建议,请向 postmaster@iforward.org.cn 发邮件
版权所有(C) 2006-2009 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京ICP证06033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