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周5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介绍 | 课程设置 | 师资力量 | 成果介绍 | 信息咨询 | 培训计划 | 网上报名 | 证书查询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相关新闻>>>RFID应用的中国旅程

RFID应用的中国旅程

作者:卢菲菲  来源:RFID射频快报  时间:2006-9-22

中国,在亚洲、在全球都占据着引人注目的位置。在RFID技术发展与推广应用领域,中国也是一支强势的力量。中国的市场资源优势、政府的大力推动、在RFID国际标准问题上的话语权以及专业技术资源的巨大发展潜力,都将成就中国在世界RFID竞技舞台上的辉煌。

巨型“蛋糕”——庞大的市场资源

沃尔玛销售的65%的产品来自中国,而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关于RFID的要求可能吓退一部分供应商企业,因为沃尔玛的中国供应商可能存在惯性思维,那就是他们靠的是低成本和低边际利润的优势,所以这些供应商能否负担得起RFID技术还值得怀疑。但是,据研究发现,与将RFID用于出口的零售业相反,中国应用RFID最多的却是当地的市场。
 



中国——RFID发展大舞台

例如,由于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等因素,中国的项目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庞大的。近期,中国数所大学发出了数以百万的RFID票卡订单,而仅四川一个省用在猪肉身上的标签就超过了一亿两千万枚。

拥有世界上****的RFID订单

中国有一个世界上****的RFID订单,是一个60亿美元的国家ID卡项目,这些ID卡都是非接触式卡,采用的是高频(HF)频段。到2005年为止,中国已经发行了一亿一千万枚ID卡,他们的目标是到2008年发行8亿枚ID卡,每枚ID卡的价格是2.5美元,而中国的企业只能选择提供低端的服务。

政府是RFID推行****驱动力

与其他亚洲国家相似,中国RFID行业****的动力也是来自政府,许多大的RFID应用项目是政府直接参与实施的,中国政府最初仅仅关注于公共服务领域,利用RFID技术来提高安全性和质量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为公司应用RFID的项目提供支持;例如,利用RFID来定位矿工的位置,以此来确保他们的安全,降低死亡率等,还有就是上海华申公司利用RFID技术追踪危险物品,像危化品气瓶(煤气罐)管理、运输等,还将RFID用于消防行业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国,除了RFID卡应用比较广泛以外,票据的应用占第二位,主要用于交通运输方面;例如,广深铁路集团与芬兰公司Confidex共同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总量高达1亿2千5百万张的RFID票据供货合同。

RFID的国家标准问题

中国RFID标准是目前业内最有争议的问题,中国也要在世界争夺RFID标准的话语权。新成立的国家标准工作组秘书长王文峰说:“如果中国不抓紧制定、修改和调整RFID标准,那么RFID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利益会从中国溜走。”主抓国家金卡工程的张琪说:“我们不能什么都从别的国家买,而且我们也不能将本国的实时信息储存在外国。”

但是,中国不会将自己和其他国家孤立开来,中国的RFID标准可能会拥有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也会与其他国家的标准相互兼容。然而,标准的制定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据了解,RFID国家标准制定的框架估计在今年就能公布,但是整个RFID标准要在2007年才能出台,在这期间,许多公司可能就要使用EPC标准了。推迟出台国家标准的时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必须确保中国的企业能够了解RFID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同外国的企业相竞争,许多企业参与RFID工程仅仅是因为国家的ID项目,中国的企业还不能自主制造和开发RFID技术。

RFID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亟需成长壮大

从总体上,中国RFID产业已进入产业成长期,普及开展自动识别技术专业人才培训也是为了满足高速发展的自动识别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国内的RFID专业人才队伍整体提高,会对RFID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RFID推广应用的障碍

尽管很多人相信缺乏超高频(UHF)频段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RFID市场的发展,但是中国企业并不一定非要将UHF应用于各个领域,他们仅仅关注的是合适的频段和方便的应用。在中国,阻碍应用RFID技术发展的****因素是系统成本问题,投资回报率(ROI)问题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管用的,因为中国当地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而且RFID的开发又受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兼容性的限制,这些都成为中国企业应用RFID技术的障碍。还有就是在中国的企业将实现信息共享难度非常大,目前,中国国内几乎所有的RFID应用都属于闭环应用,还未达到开放式应用的程度。

RFID使用者调查

据调查,在中国,大约有100多家国内企业采用了RFID技术,其中30%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40%是欧洲或美国的转售商,还有一部分就是亚洲本土的企业。

(本文取材于IDtechex萧宁——RFID in China)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本网站图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所有 (郑重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咨询电话:010-82866883      电子邮件: info@iforward.org.cn
如有关于本网站的问题或建议,请向 postmaster@iforward.org.cn 发邮件
版权所有(C) 2006 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京ICP证06033545号